本欄作者保留版權,未經同意,不得轉載。連絡電郵: geegeelooloo@gmail.com

11/9/14

接受大紀元記者訪問 (林小萍Vera) (11/07/14)


華裔女作家出版越戰新書《孤單的美國人》


大紀元2014年11月07日訊】(大紀元特約記者劉菲蒙特利公園市報導)40年前的越戰離我們越來越遠了,然而一位中、英、法、越語兼備的女作家卻把它拉近到我們面前。在越戰最動蕩時期度過童年的硅谷女企業家林小萍(Vera Lam),經過六年心血凝結成的處女作《孤單的美國人》(The Lonely American)於2014年問世,中英文版同時發行,並在臺灣榮獲華僑救國聯合總會2014年華文著述獎第一名。10月31日,林小萍參加了南加州華人寫作協會十月聚會,向記者介紹了自己的創作歷程。


林小萍的父親是黃埔軍校畢業生,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,後被派往東南亞做情報工作,在越南邂逅林小萍的母親——一位中越法混血兒。越共占領南越後,林父返回臺灣。在越南出生的林小萍則赴法國讀高中並進入音樂學院學習,後再到美國念大學,在南加大獲得電腦碩士學位,又在哈佛大學獲得MBA學位。之後,她進入硅谷高科技行業打拼20年。一個高科技精英,又具有語言天分,加上豐富的經歷和文化背景,讓她得以寫成這部洋洋灑灑時代劇。

林小萍說,父親對臺灣忠心耿耿,對養兒育女卻不認為是己任,全由母親承擔。在她心目中,父親是高高在上的,激發了她的叛逆性,而在不知不覺中她已深受父親的影響。

在父親去世後幾個月,她開始醞釀給自己寫回憶錄。當她寫到200多頁時,感情激盪,再也無法繼續,於是改用小說方式寫作,一部以自身經歷為基礎的小說就這樣誕生了。書中人物在現實中沒有一對一的原型,卻處處可見林小萍一家人的影子。林小萍說,寫書的過程也是自我療傷的過程,讓她對過去、對父親達成和解。

這部近400頁的著作,以美國軍官和華裔混血少女短暫異國戀為起點,展現了戰爭、國家利益和族裔衝突給人們帶來的痛苦,然而人間的愛、責任、寬恕與和解才是故事所要傳達的信息。林小萍說:「人們都不想聽教訓,那我把歷史不斷重演的故事講出來,提醒政治家。打仗受苦的永遠是老百姓,而統治者、國家的記憶是很短的。」

因此,她說小說的標題既是對男主人公的描述,也具有宏觀的暗示。「一個70歲的美國教授會認為它是一部反戰小說,一個母親看到的是親情愛情故事⋯⋯不同的人會對這本書產生不同的共鳴。」

林小萍有七個兄弟姐妹,姐夫就是美國軍人,但是她自己至今仍然單身。她說:「我們全家信佛教,相信緣分。沒結婚是緣分未到。」

林小萍也在書中反映了她從小到大一直在經歷的認同危機(identity crisis)。在越南她被看做是混血雜種;初到法國被人當做難民,被嘲笑天天吃米飯眼睛長得像米粒;到美國又要重新適應。她因此很佩服父親:無論住在哪裡,在地球上永遠有一個祖國是臺灣。而他的下一代卻沒有這種歸屬感。

《孤單的美國人》在臺灣越柬寮華僑協會的大力推薦下獲獎。為此,林小萍非常感謝。也是因為出書,她才第一次來到父親最愛的臺灣,感受臺灣濃濃的人情味,見到父親的戰友,了解到有這麼多人愛他尊敬他。林小萍把處女作獻給父親,她表示還要寫第二本、第三本書,要把父親的故事寫出來。

林小萍以英文寫成《孤單的美國人》,譯成中文後出版,獲得各界好評。臺灣長庚醫院藥師沈馨仙讀後這樣感嘆:「作者以細膩的筆法、螻蟻的故事,刻劃大時代的變化,小人物的無奈,刷新每個經過大時代變化的人。一段段身不由己的回憶,仿佛讓我回到從前兒時片段回憶又置身其境的感覺,無法自拔。」

《孤單的美國人》在洛杉磯長青文化廣場、開明書局、長城書局、紀伊國屋書店(Kinokuniya)均有出售,讀者還可上亞馬遜網絡書店購買。◇

責任編輯:方平

The Lonely American - A powerful, poignant and relevant story about  war, love and identity.
Award-winning novel, The Lonely American  http://www.facebook.com/VeraLamBook
《孤單的美國人》榮獲華僑聯合總會文藝教育基金會的華文著述
- 文藝創作小說類首獎 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VeraLamAuthor
 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